close

什麼是精神病?「精神疾病要看三個面向:症狀、時間、功能。有些人每天都聽到聖靈感動,可是生活功能都正常,我們不會強調那是幻聽。保羅說自己癲狂了,聖經中「癲狂」那個字的原文是用來形容躁鬱症躁症發作,不過保羅也不是每天都處在癲狂的狀態,所已不會說保羅有躁鬱症。」同為基督徒的主任跟我說。如何界定正常、不正常,界線怎麼畫,永遠是精神醫學需要面對的問題。

精神科與其他科不一樣,在這裡醫病關係是治療的一部分。記得學長跟我說:「每天的會談不要把它當成聊天,我們是帶著治療目的性的談話。」然而,自己並沒有心理諮商的訓練,會覺得自己不夠專業。不過學長跟我說:「穿上白袍,你就是專業人士。」

這三週的時間,每天與照顧的病人會談,談他的情緒與擔心,聽她在意的事情。學習以精神科的描述把他們的所言所行歸類。「他的言談有誇大性的妄想,所以比較偏躁鬱症,情緒性的疾病;而思覺失調症的妄想會比較怪異。」「他的表情比較貧乏,也比較不跟人互動,可能跟思覺失調症的負性症狀有關。」「他以前很在意見不到小孩的事情,常常很憂鬱,現在講起來覺得沒關係,是不是躁症讓他整個情緒上揚?」「他講到被騙錢的事情,越講越激動,可以對照入院前逆向騎機車的衝動行為。」除此之外,我們也評估病人們的病識感:「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住院嗎?」有些病人知道自己是進來調藥,有些病人依然不清楚,只記得去別人家「敦親睦鄰」,就被警察送過來了。最後,嘗試引導病人思考未來的事:「如果你出院之後有遇到自己有情緒怎麼辦?」「未來要去工作還是日間病房?」

謝謝雙和精神科給我學習的機會,學習如何評估一個病人,也看老師們如何評估病人、如何描述症狀,找出背後心理層面的原因,嘗試解決或支持。精神疾病是生理心理社會的疾病,也在跨團隊的會議中看到全人的照護。不過在這當中也覺得急性病房能做的有限,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家屬支持,或做出互動上的改變,我想這才是長久之道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psychiatric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d245737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