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禱告帶給你什麼感受?

 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,很高興能夠再次來到東湖浸信會分享主的話,我們今天的要講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題目---禱告。大家對於禱告是熟悉呢?還是陌生?有些人覺得禱告好像是喃喃自語,不知道上帝到底聽到了沒有?也有人很喜歡禱告,每天都很認真地向神禱告。再繼續講下去以前,想問大家禱告帶給你什麼感受? 

  前陣子我跟一位青少年談話,他覺得自己信心不夠,每一次禱告如果神沒有直接給他話語的回應,或是他等兩三天好像也沒有看到什麼周圍的事物印證,他就會懷疑到底神有沒有聽見他的禱告?為什麼神不回應他?想著想著,就不知道是否要繼續禱告下去,他認為自己的信心很渺小。對我而言,這是一個很真實的經歷,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類似的疑問?到底神希望我們怎麼禱告?今天我們要從馬太福音6:5-8中學習耶穌對於禱告的教導,而下次我會接著講6:9-15的主禱文。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何謂禱告。

 

一、    禱告不是賺取外在眼光

你們禱告的時候,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,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禱告,故意讓人看見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 (太6:5)

  剛剛經文裡有個人很愛禱告,就是那假冒為善的人。猶太社會重視宗教信仰,當眾禱告可以讓人家認為自己很敬虔。所以他們「……『愛』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禱告」,他們特別喜歡站在人多、大家看得見的地方禱告,因為他希望透過禱告展現出自己的虔誠,或在禱告中讓人聽見自己的詞藻有多華麗、自己對聖經的認識有多深刻、自己對靈魂很有負擔……。他們不是真的想要向上帝禱告,而是希望被人看見。我們每個人度到這段經文都要自我省察:自己禱告的時候,是不是故意要讓人看見呢?或者我們來教會聚會,並不是想要尋求神,而是要讓別人看到我有來聚會?這是禱告與聚會的一個試探,也是一個提醒。
  我自己也曾陷入這樣的試探,過去我有一個機會去印度短宣,在出發以前,我受邀參加該差會的禱告會,聯絡人跟我說,一位長期在印度生活的宣教士也會來,可以彼此認識,瞭解一下印度的狀況。禱告會議以分組的方式,輪流開口為各個在海外的宣教士禱告,恰巧我與那位在印度生活的宣教是同一組,我就希望透過禱告的內容讓他認識我,所以我「認真、用心」地禱告。事後回想,我心中也存有禱告給那位宣教士聽的意圖,而非專心地向神禱告,我希望透過禱告,讓等一下的交流更順利,讓他知道我也懂一些事、知道我在禱告什麼、對宣教有一些Sense。耶穌提醒我們不要墮入這樣的陷阱中。我們愛禱告,但不是為了讓人看見;我們愛參加聚會,但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有來。

公共場合的禱告

  這樣子來說是不是被人家看見的禱告就不好呢?我們是不是不該公開的禱告?在聖經中,耶穌也曾公開的禱告:「父啊,我感謝你,因為你已經聽了我。我知道你常常聽我,但我說這話是為了周圍站著的眾人,要使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的。」(約11:41b-42)這是耶穌叫拉撒路復活以前的禱告,雖然耶穌知道父神已經垂聽禱告,拉撒路必然會復活,但他仍公開的為拉撒路禱告,為的是讓眾人知道父神應允了耶穌的禱告,使眾人信耶穌是父所差派的。耶穌並沒有指責在公眾場合禱告的行為,而是指責為了「要人看見」而在公眾場合禱告的心態,如果公開的禱告是為了造就他人,何嘗不是一件美事?

 

二、    禱告是與神親密

你禱告的時候,要進入內室,關上門,向那在隱祕中的父禱告;你父在隱祕中察看,必將賞賜你。(太6:6)

  為什麼耶穌要我們暗暗的禱告呢?1.不受外界干擾。有時候我們外在有很多的干擾,讓我們很難專心禱告。像是我目前在政府部門的辦公室當替代役,當我到辦公室以後不太容易靈修,因為我的辦公桌在門口,我必須招呼所有來訪的民眾。所以耶穌要我們進入內室禱告。
  2.創造安全環境。有些時候我們禱告不出來,因為禱告的環境不夠安全。前陣子我的外甥剛開始學講話,白天要他說話,他都不願意,他只願意在晚上睡覺前、與姐姐在臥房獨處時,牙牙學語。那是一個一對一、十分安全的空間。這是一段影片是姊姊錄下的畫面。我們與神的禱告是否像他們這樣親密呢?讓我們營造出安全的時間與空間,除掉外在的干擾,與主親密的互動。我想這是耶穌要我們關上門,向隱密中的父禱告的原因。

  3.耶穌的榜樣(可1:21-35 )。在馬可福音,第一章耶穌呼召門徒說:「你來跟從我,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魚。」語畢,他們開始了忙碌的一天。安息日先在迦百農的會堂趕鬼,趕鬼完之後就接著去彼得的岳母家,醫治彼得的岳母,一路忙到傍晚日落,還有許多人帶著一切患病的、被鬼復的來到耶穌的面前。耶穌想必是又忙又累,然而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,耶穌獨自起來到曠野去,在那裡禱告,耶穌他雖然很忙很累,但是他知道自己需要與神獨處的時光。我們也要以耶穌為榜樣。

詩人愛禱告

  法利賽人愛禱告因為可以讓他們被看見,那詩篇的詩人為什麼愛禱告呢?在內室裡的禱告,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帶到神的面前,詩人說道:「我就走到神的祭壇,到賜我喜樂的神那裏。」(詩43:4a) 你在日常生當中跟一些很討厭的人相處,但是沒有關係,你可以來到賜你喜樂的神那裡,一個最安全最舒適的地方,在互動中祂賜給我們喜樂。「我的……」是一種很親密的稱呼,像是「我的老婆」、「我的老公」,而詩人說「神啊,我的神啊,我要彈琴稱謝你!」(詩43:4b) 「我的神」,表達著一種親密的歸屬;快樂的時候這樣禱告,煩悶時怎麼禱告呢?詩人說:「我的心哪,你為何憂悶?為何在我裏面煩躁?應當仰望神,我還要稱謝他,我當面的拯救,我的神。」(詩43:5)我們不是因為被看見而愛禱告,而是因為禱告可以與主親密,可以稱呼祂為「我的神」、可以傾心吐意的對象,可以仰望祂。你愛禱告嗎? 
  在《耶穌的邀請---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》一書說道:「我們的天父正在那個關上大門的房間,等著歡迎我們進去。正如沒有什麼東西,比偷看誰在窺看我們更能破壞禱告;也沒有什麼,比知道神的同在更能豐富我們的禱告。神看的不只是外表的行為,也包括了我們的內心;不只是禱告的那人,也包括了禱告背後的動機。基督徒禱告的本質,就是尋求神。」[1]

 

三、禱告不是倚靠外在行為

你們禱告,不可像外邦人那樣重複一些空話,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。 (太6:7)

  什麼時候我們會把話重複?可能是不相信對方會聽得進去的時候。好比嘮叨的母親要孩子洗碗,他不覺得孩子會去,只好一而再,再而三地重複提醒。或者是你覺得對方很健忘,一定不會記得的,所以我要多講幾次提醒他。我們的神是健忘的神嗎?需要我們一直嘮叨、重複,好讓禱告成就?不是的,祂說:「在你們乞求以前,你們所需要的,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。」(馬太福音6:8) 另一種重複禱告的原因是心不在焉,下意識地一直重複、碎碎唸,彷彿禱告比較長,積的公德比較多,禱告越長越能得上帝的賞識,但是耶穌希望我們的禱告是由心而出,而非注重表面的形式,我們不需刻意做很長的禱告。

外邦人的禱告(王上18:20-40)

  在舊約的列王記上中,記載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禱告,是關於先知以利亞與拜巴力的先知之間的對抗。那時許多以色列人改變信仰,追隨巴力,以利亞就向巴利的先知發起一個挑戰,看誰的神會從天上降火焚燒祭物,好證明誰才是真神。敬拜耶和華的先知只有以利亞一位,但是拜巴力的先知有450位,以利亞就說:「你們人多,你們先。」早晨,他們把祭物切好,就開始禱告,懇求巴力,讓火降下焚燒祭物,所以從早上到午間,他們重複說著:「巴力啊,求你應允我!巴力啊,求你應允我!巴力啊,求你應允我!」一直講,講了一整個早上,一直到中午,都沒有回應,他們就在所築的壇四圍蹦跳。到了中午的時候,以利亞就嘻笑他們,說:「你們再講大聲一點啊,可能祂或許在默想,或許在走路,或許在睡覺,你們講大聲一點,叫醒祂啊。」好像講越多次,神就會聽,或者可以叫醒神。火還是沒有降下來燒這個祭物,他們就繼續地用他們禱告的規矩,用刀、槍自己砍自己、自己割自己,像我們的名間信仰也有類似的習俗這樣,直到身體流血,到了傍晚獻晚祭的時候,仍然沒有火降下來燒這些祭物。輪到以利亞,他說:「你先去拿水來澆那個祭物,直到祭壇旁的溝都積滿了水。」然後他就開始禱告,他就說:「亞伯拉罕、以撒、以色列的神,耶和華啊,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,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,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。耶和華啊,求你應允我,應允我!使這民知道祢─耶和華是神,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。」他就做了一個這樣簡單的禱告。耶和華從天上降下了火,焚燒了以利亞的祭物,燒到連原本澆的水都乾掉了。我們的神,是聽「禱告」的神,我們的神,不是注重「禱告的外在表現」的神,他不需要我們自己割自己、自己打自己,好像用這樣子的方式來換取神的垂聽,或者是說,可能是一種交易,我禱告多久然後神就會垂聽,我禱告少一點,神就不垂聽。我們的神不是這樣的神,祂說:「在你們乞求以前,你們所需要的,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。」(太6:8)

禱告不能重覆?

  如果耶穌說:「不可像外邦人那樣重複一些空話……」(太6:7) 那禱告不能重覆?如果不能重複的話,我們大概一生只能禱告一次主禱文對不對?但是有些聚會每次結束都會講主禱文。我覺得是可以重複的,只要我們不是有那個心態說,禱告多了神就會垂聽;或者是,我們要向神嘮叨,因為神很健忘;或者是,我們其實是心不在焉的禱告,我覺得重複的禱告,上帝也會垂聽。其實這也是提醒我們,每一次我們在做重複的禱告的時候,我們有沒有心不在焉?當我們在背主禱文時,我們在思想這一句的內容還是下意識地念過去?當我們在做重複的禱告的時候,也要用心的來禱告。

 

四、禱告是知道神供應

在你們祈求以前,你們所需要的,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。(太6:8)

  我們在座的弟兄姊妹每個人可能有不一樣的缺乏:有人是經濟上的缺乏、有人是情感上的缺乏、有人可能沒有辦法饒恕某人、有人是靈性上的缺乏,覺得自己離神很遠。耶穌說:「在你們祈求以前,你們所需要的,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」(太6:8) 祂不只在你們祈求以前就知道你們的需要,祂還是我們的們屬靈的父親,祂說:「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找到;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……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,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,他豈不更要把好東西賜給求他的人嗎?」(太7:7.11) 
  「我們所親近的天父並非無知,祂不需要你我提供資訊;祂也並非吝於幫助我們,祂不需要你我絞盡腦汁來說服。祂是我們的父,一個愛自己的孩子,也知道自己孩子一切需要的天父。」[2] 祂是我們天上的父,我們可以像一個孩子一樣,來向祂禱告。

面對閒言閒語的禱告

  有一陣子我跟團契中的一些契友處的不好,那時我覺得他們也許在說我的閒話或壞話,我沒有當面聽到,只是我的主觀感受,但我還是覺得這件事情放不下,所以我做了一個禱告:「親愛的主耶穌,我覺得他們好像在說我一些閒話,祢可不可以告訴我,他們在說什麼?」我等了一下,耶穌沒有正面回應的禱告,接著我說:「主耶穌如果祢沒有讓我知道他們在說什麼,那我相信我就不需要知道他們在什麼,如果祢沒有讓我知道,我相信靠著祢的恩典,我一樣能跟他們互動。」對那時候的我而言是一個安慰,因為我就是想知道別人說什麼?想知道能不能辯解?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神沒有給我機會辯解,就只能禱告。你們覺得這個禱告神垂聽了嗎?祂說:「在禱告以前,你們所需用的上帝是知道。」如果上帝知道我有這樣子的一個需要,就是我需要能夠跟這些契友關係恢復,或者是陳清,然而祂沒有正面回應我的禱告,那我就相信,祂的沉默就是對我最大的回應。我可以在祂的裡面得享安息,祂是「我的神,我的倚靠,是我當面的拯救。」感謝主,後續我們的關係也真的漸漸恢復了,我也忘記當初為什麼懷疑他們了。

 

結論

一、    神喜悅我們真誠的禱告,而非表演;不要為了讓別人看見而禱告,不要把禱告成為一種自我實現。
二、    禱告的目的是尋求神,需要進入內室的禱告,在一個安全的地方,把內心真正很疙瘩或是很不知道怎麼處理的事情,帶到上帝的面前,祂是聽禱告的神。
三、    耶和華鑒察人心,而非注重外在形式,我們禱告不要話多,一直跟神嘮叨,卻心不在焉。就算我們用重複的禱告,我們都要用心地去禱告。
四、    天父知道我們的需要,如果我們有缺乏、很愁苦,讓我們向神來禱告吧!

 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:「親愛的主耶穌,孩子何等的喜樂,因為禱告是何等的美好。祢接納我們,我們不用為別人的眼光而禱告,而是單單的來尋求祢,好像小孩跟媽媽在內室當中牙牙學語一樣。我們禱告或許不華麗,有時候掛一漏萬,但是沒關係,透過禱告我們與祢親近,而祢是向我們敞開的主。主耶穌,有時候我們禱告,祢好像沒有垂聽、好像不在,我們心中也會慌亂。但我們相信,祢知道的我們的需要,所以我們等候祢。唯有祢才是我們臉上的光榮,是我們的榮耀,又是叫我們抬起頭的神。主耶穌幫助我們禱告,幫助我們仰望祢,幫助我們更愛禱告。孩子感謝祢,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。」


編輯於2020/5/24 東湖浸信會主日講道

參考資料

聖經工具--信望愛信仰與聖經資源中心

《耶穌的邀請---與斯托德一起讀登山寶訓》 /校園書房 

 

附註

[1] 《耶穌的邀請---與斯托德一起讀登山寶訓》p112

[2] 《耶穌的邀請---與斯托德一起讀登山寶訓》p113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6:5-8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d245737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