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經文:路十四25-33

要計算,才知道你看重什麼?

人為什麼要計算?因為我們想要把重要的資源放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事上。我跟佳恩決定要結婚後就開始記帳,了解兩個人賺多少、花費多少;我們各給父母多少…,為什麼要算?因為準備結婚需要花錢,我們也在計算的過程中可以明白彼此看重什麼。比如說我比較不看重穿著,所以結婚時我沒有買新西裝的預算,但我覺得為佳恩在內湖的母會預備遊覽車很重要,所以會有這筆預算。

耶穌是我們人生的導師,祂也教我們要計算,想想看,什麼是你最看重的?這一定要想清楚。路1425-27有一大羣人和耶穌同行。他轉過來對他們說:「無論甚麼人到我這裏來,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兄弟、姊妹,甚至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凡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門徒。

經文說有「一大羣人」和耶穌同行,當時,耶穌很有號召力,吸引了一大群人來跟隨他,但耶穌不需要粉絲衝人氣,耶穌不要那種看到好多人在排隊,你就跟著去排隊,耶穌不要這樣的跟隨,耶穌要我們清楚知道,為什麼要跟隨祂,有什麼條件,要付什麼代價?

做門徒標準(1) 耶穌是生命中的最愛

他轉過身來對他們說,無論甚麼人到我這裏來,若不愛我勝過…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耶穌給了第一個標準就是→你要愛我大過愛其他的一切,這樣的人才能跟隨我。第一位到中國內陸去傳福音的宣教士戴德生也曾說過一句話,他說:「如果基督不是你全然的主,那祂就全然不是主。」就是這裏講的,如果耶穌不是你的「最愛」,你就沒有辦法跟隨耶穌,他不是要我們愛了耶穌就不能愛爸媽,不是這樣的,而是愛是有程度的。耶穌說如果你要跟從我,有一個條件,就是我必須是你的最愛,如果我不是你的最愛,那你就是那一大群人中並沒有真正跟隨我的人。這經文是強調愛的程度。

這樣的選擇在第一代基督徒身上很明顯。有一位姊妹,她的父母不是基督徒,有一天她信了耶穌,父母很生氣,就要她選擇:「如果妳要信耶穌就再也不要回到這個家!」她只好搬出去住,經過幾年的溝通,父母慢慢理解她信耶穌變得更好,一樣愛父母,漸漸的她可以過年回家吃飯,才修復了關係。沒想到她在跟隨主的過程中,感受到從上頭來的呼召,有感動要出國做宣教士。當她每次跟父母溝通時,彼此之間的關係又開始緊張…我有訂閱她的代禱信,信是這樣寫的:

「我的心其實比誰都更複雜,因為我愛我的父母,比他們想像的更多,但我無法說出口,因為如果說出口,那父母就會說就不要去國外宣教,我卻無法背乎主的託付,但我愛父母不捨的心也無法表達,無法安慰他們,因我就是那個讓他們傷心的主因,我只能常常在禱告中以眼淚來漸漸消化。......

感謝神的憐憫,我們這一家總算在宣教的話題上不再像過去那樣的劍拔弩張,而是能夠彼此討論。媽媽說,妳一定要答應我不要硬撐,只要在那邊覺得活不下去就回家,好嗎?不管妳年紀再大,妳都是我們的孩子,不要讓媽媽擔心。還是妳不要去了,或者去一下就趕快回來…。對於家裏每一個出於愛的交待,我總是默默的全盤接受,我也不敢多說什麼,怕心太糾結,請大家更多的為我們禱告,使我們一同在基督的平安當中被安慰。」

對這位姊妹而言,她真真實實的感受到她愛上帝大於愛她的父母,她付上這樣的代價,即便她沒有辦法完全的跟她父母解釋,為什麼要離開他們,到別的地方去傳揚上帝的愛。但神把這使命放在她身上,她不得不做、不得不去、不得不告別她的父母。

做門徒標準(2) 願意付代價

耶穌說「凡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你對十字架有什麼想法,是裝飾品?是教堂的記號?但在耶穌那個時代,十字架是刑具,代表羞辱、代表死亡。所以耶穌說「若不背着十字架」的意思是,你要準備好,跟隨耶穌是要付代價的,會付上什麼代價呢?我們來思想摩西的故事(1123-27)

因着信,摩西生下來,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,把他藏了三個月,並不怕王的命令。因着信,摩西長大了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。他寧可和上帝的百姓一同受苦,也不願在罪中享受片刻的歡樂。他把為彌賽亞受凌辱看得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,因為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。因着信,他離開埃及,不怕王的憤怒,因為他恆心忍耐,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上帝。摩西付上甚麼代價?

1.面對強權,勇敢不屈服。

2.面對決擇,放棄罪中之樂,選擇主的道路

3看重獎賞,摩西看重未來的賞賜,看為基督的凌辱比得著埃及的財寶更珍貴。

4恆心忍耐,彷彿看見那位看不見的上帝。

以上這些代價不也是我們生命的寫照嗎?我們有許多時候需要恆久忍耐,也有害怕卻必須要勇敢面對的時候,也會面臨選擇要在罪中享樂,還是走主道路?我們是不是也願意像摩西那樣付代價,好像看見那看不見的上帝。我在準備講道的時候,也在問自己:我跟隨耶穌付了什麼代價?

過去不論是在學校團契或在教會服事,難免都會遇到人與人之間的衝突,有些衝突很好解決,有些衝突很困難不知道怎麼解決,當我遇到這些很困難解決的衝突時,我就很想要離開,是不是換一個環境就好,換一間教會就好?因為我不知道怎麼面對這些人。佳恩跟我說,「人的問題,不管到哪裏都會遇到。」她這樣說我無法反駁,因為她說的是對的,這是我要揹的十字架,要學習的功課,我不能逃避。弟兄姊妹,你有沒有想過,你跟隨耶穌要付上什麼代價呢?

計算,考慮過再跟隨

1428-32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,不先坐下來計算費用,看能不能蓋成?免得安了地基,不能蓋成,看見的人都笑話他,說:『這個人開了工,卻不能完工。』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,豈不先坐下來酌量,他能不能用一萬兵去抵抗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?若是不能,他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,派使者去談和平的條件。」耶穌在這裏講了兩個比喻,一個是蓋房子,一個是打仗,目的就是要我們好好計算成本;算你的兵力、補給、糧草能不能打贏這場仗。就像我們教會在建堂,我們有多少預算,銀行預計會貸款給我們多少錢,我們有多少自籌款,還缺多少錢…,我們都要算一算,免得我們開工後開天窗。同樣的不只是建堂要算、打仗要算、我們跟隨耶穌也要算,我們不要糊里糊塗的跟隨,要想過再跟隨。

如果你有感動想要一生跟隨主,我覺得非常的棒,但是主除了要我們有感動以外,他也要我們深思過要怎麼跟隨主,不是憑著一時的血氣和衝動。就算你要選學校,也都會想過這學校未來前景如何;選伴侶也是,要想想他品性怎樣?能力怎麼樣?我跟他合不合得來。我們跟隨耶穌也要想過,耶穌有什麼值得我跟隨?跟隨祂我要付上什麼代價,要有那些改變…好好的計算代價。我跟佳恩在服事的路上也有計算,要付上什麼代價。

因為我跟佳恩都在醫院上班,有時她夜班我白班,能相處的時間不多,所以我們的假日非常寶貴。佳恩一個月只能預約一個週末不用上班,所以我們就想好,她預約的週末就是要開執事會的那週,因為我要到教會開執事會,她就可以來服事,不論是彈貝斯或是做音控,我也在那週多一個值星或主領服事。算來算去,佳恩說,那這樣我們都不能去小旅行,同事都可以去礁溪泡泡溫泉,我們的休假都在服事。我覺得好像也是,我就說「不然我們不要每個月都服事,三個月服事兩次,一次去小旅行好不好?」後來她想想,她還是選擇來服事上帝,沒有小旅行沒關係。

我們每個人在跟隨主的路上都要算,今天我來服事神,就不能去礁溪;今天去了礁溪就不能服事神。耶穌沒有說「你那麼計較幹嘛!」耶穌反而要我們算清楚,然後你再選擇要不要跟從我。不只是我跟佳恩在算,摩西也在算,前面分享的那位宣教士也在算。摩西沒有選擇留在皇宮裏享受,也沒有選擇順從埃及王的命令,他選擇帶領主的百姓出埃及,我們都要算過,然後做決定要怎麼回應神。

放下,然後跟隨

「這樣,你們無論甚麼人,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(1433)你是不是願意放下一切來跟隨耶穌,為什麼要「放下」才能跟隨呢?難道基督徒都要過很清苦嗎?不是的,耶穌不是這個意思,耶穌是說,當你決定拋下一切,就代表你所擁有的一切再也不是你的,你並不是你存款的擁有者,而是管理者;你不是時間的擁有者,你是時間的管理者,我們只是管家,管家就是要對老闆負責,你不能亂花錢,因為這不是你的錢,是你老闆的錢;你不能亂發脾氣,因為這不是你的權利,是你老闆的決定。

如果你撇下80%,剩下20%留給自己,那你還是你自己的主,因為你可以決定哪些是80%,哪些是20%,耶穌說你這樣做沒有辦法來跟從我,如果你不撇下一切,如果你不愛我勝過愛其他的事物,你沒有辦法來跟從我,不是耶穌覺得你不配跟從他,而是你根本不能跟從他,因為你還是你自己的主人,你抓著所有的東西要怎麼抓住上帝呢?你只有把你的手放開才有空間去抓住上帝,才有心思跟隨上帝,才有眼光注目在上帝身上。

《上帝的混沌理論》一書上寫著,「基督信仰在根本上是一種經驗,只有我們在放手時、經歷失落時,把失落交給神時,才能得著真正的生命。」、「放下自己對生命的掌控,讓主帶領你到荒蕪之地;放下你的失喪,走出來,大步向前走,誰知道祂將會怎麼做呢?」

最後,我想用張文亮教授的生命見證作為結尾。張文亮是台大很有名退休的教授,寫了40幾本書,而且幾乎每本書都獲獎!現在還在繼續寫。有人問他,你為什麼能寫那麼多本書?他說,「因為我想自殺」,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?原來他失去了心愛的兒子…

他與妻子結婚七年都生不出小孩,好不容易終於懷孕,而且還是雙胞胎,但生產時雙胞胎的兒子卻沒能留下,他太太也因為血崩差一點喪命。失去兒子的他陷入極大的憂鬱,他越想越痛苦,有一次下午他沒課,跑到台大後山想要在那邊結束痛苦的生命,還好剛巧他的指導學生帶女友在那約會。被認出來後只好回家,但想要自殺的念頭還在他腦袋裏轉,在失落中走不出來。

那年聖誕節,他雖然被妻子免強去參加音樂會,但散場後,他神情木納、眼神呆滯。最後太太對他說,「文亮,你最喜歡歷史,以前都是你講給我聽,這樣好了,你把它寫下來,如果寫完了你還要自殺就隨便你。」他很震驚太太這樣說。於是,他有了目標,很快就完成了第一本書,就是《法拉第的故事》,書一出來後一下就得到海內外各大獎項,但他並沒有什麼感覺,只想寫完後就可以解脫,後來他繼續寫《兄弟相愛撼山河》,這本書寫時是用眼淚在寫,他當教授很忙、很沮喪,從凌晨一點寫到七點。當陽光照進來時,他的桌面上滿滿他的淚水,他天天寫,天天想要輕生,他說寫作都不需要靈感,因靈感就是他內心的苦悶憂鬱…

他的妻子不斷鼓勵他,透過書寫來舒發他的憂鬱。到了第五年,他寫了《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》,他覺得憂鬱的景況好像有比較好,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,夢中看見他深愛的主,他就脫口問:主啊,我的孩子呢,在天國嗎?耶穌回答說,「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,他當然在天國。」當他聽完這句話就哭醒了,他一直以為失去了孩子,沒想到「我的孩子也是上帝的孩子,我一直在看我的失去,但沒看到孩子是被上帝所擁有。」這個夢讓他真正的走出憂鬱,他跟太太講這夢之後,太太也大哭一場,孩子過世太太也很難過,但不能崩潰,否則兩人就一起沉下去了,如今張文亮終於走出來了。耶穌說,你們無論什麼人,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就不能做我的門徒。「撇下」的也許是金錢,也許是權力、時間、婚姻、喪子之痛,而且這個撇下並不只是此時此刻撇下而已,張文亮教授撇下一切跟隨主是花五年的時間,每天面對不知道為什麼活著的痛苦,但他花了五年終於撇下喪子之痛跟隨主。所以我們知道,跟隨主不是一個時間點上的決定,而是一生的旅程。

今天我們都要做一個決定,不論你信耶穌了沒,信耶穌多久,我們都要再問自己:你願不願意撇下一切來跟隨耶穌?你願不願意愛耶穌大過愛你的孩子?你願不願意付上生命的代價來跟隨主?這樣講好像很悲壯,可是你看張文亮的故事,當他願意放下輕生的權利時,他最後反而得著了生命;反而被主摸著,內心被安慰。當我們願意放下自己所抓住的一切,我們反而得著耶穌基督的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

 

宣牧師回應

我們家相聚時都會互問:最近好嗎?通常會有4個答案,不好、還好、好、非常好。最近我都回答「非常好」。兒子很高興就問我原因,因為我決定放棄一切掙扎,全心作主門徒,跟隨祂。我對主說,「主啊,我不掙扎了,我把一切都交給你,也不再糾結自己的意見了,你怎麼說我怎麼做,全部讓你做主。」感謝主,環境並沒有改變,但我的心情變得很輕鬆,因為全部讓祂做主。雖然做主門徒要付代價、要放下,但所得著的,卻是遠遠超過我們所放下的!

 

分享於2023/11/5碇內浸信會成人主日

 

最近幾週網誌停更,因為把寫網誌的時間拿來準備講道跟QT分享。也想在這裡記錄講道的內容與參考資料。講道是個辛苦的服事,因為要把經文讀懂,好好消化,讓經文與會眾相連,並且透過經文檢視自己的生命。而講道也是一個有影響力的服事,講的好可能可以鼓勵人、安慰人、使人辨別是非;講得不好(不忠於聖經),可能使人誤解神的國、神的話,正因為有影響力,所以也是一件有壓力的事。能夠用講道來服事神,乃事上帝的恩典,願榮耀歸給神。

參考資料:

聖經:《和合本修訂版》、《NIV》、《The message》

聖經註釋:聖經工具--信望愛信仰與聖經資源中心

書籍:《上帝的混沌理論》作者 M. Craig Barnes

新聞:《張文亮喪子想輕生,妻回「寫完文章就同意」:結果我到現在還沒寫完!》 基督教今日報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d245737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